信息化手段如何助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2020-03-06 15:26:28

造价主管部门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并有效落实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工作?安徽省滁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以下简称"滁州市站")党总支书记张正金在采访中提到:"造价站单位不大,事关重大;人员不多,事情很多。小单位要办大事、办要事,必须要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手段。"他强调,滁州市站工作高效的开展,四个"监管和服务平台"起了大作用。

在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以下简称"安徽省站")统一指导下,滁州市站成为安徽省造价主管部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先行者。滁州市站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开展多项创新业务,沉淀经验,进而将成熟的建设方案推广至全省。那么,滁州市站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呢?

探索——监管业务在线化

2016年,安徽省站为响应住建部发布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对建设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的要求,站在为行业监管服务提效增质的角度,由滁州市站率先尝试将工程造价全过程监管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远程在线报备、在线智能审查,为企业提供便利,为主管部门提升审核效率,提供决策依据,实现智能监管,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发展——信息价编制平台化

工程造价全过程监管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在监管领域成效突出,坚定了滁州市站打造信息化平台的决心。

2017年,滁州市站在信息价编制的业务上面临着数据采集难、加工耗时长、数据质量把控不到位的问题。经过多番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信息价数据从数据采集到发布各环节、各参与方平台化的思路,并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建立了信息价"采、编、审"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计算机的数据高效计算能力,实现采集任务在线发布、材料价格实时填报、信息价快速生成及智能加工等业务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材料价格异常数据自动审核预警;此外结合电子磁卡的应用,规范信息价管理手段;进而实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时间、人力、物力成本,提升了工程造价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进阶——指标指数计算智能化

2018年,为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能力,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滁州市站积极响应《安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将指数指标业务纳入2018年的重要工作项中。

业务开展初期,滁州市站面临数据加工耗时长、人力成本过大、企业配合度低、数据质量不可控等问题,滁州市站又一次陷入了思考:如何能够快速的获取高质量数据?需要在当地建立怎样的数据标准?如何快速加工数据?如何来辨别成果的合理性?

在探讨过众多方案和设想后,滁州市站再一次决定利用信息化平台来助力指数指标业务的开展。平台通过智能手段,提取造价监管平台采集的XML文件,打通财审、交易中心等数据接口,对海量数据进行项目结构、项目特征的拆分与再计算,生成多角度指标数据。该系统根据一定时期内指标的走势,进一步形成造价指数,实现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在线采集、整理分析、发布查询等功能。系统通过对指标进行比对分析、自动预警,给从业者提供参考,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

响应——诚信管理系统化

2019年,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省站响应国家政策,统一在全省部署了诚信管理系统平台,滁州市站也借此平台实现了对滁州当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在线采集、评价、发布及管理,进而营造良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环境。

方向——造价站数字化

截止目前,滁州市站已经在监管和服务两个方面分别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了行业监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促进了行业服务全面升级,有效的推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工作的落地和实施。张书记也指出,未来将逐步探索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致力于建设 "数字造价站",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工程造价管理与服务工作。

信息化平台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支撑手段,作为造价主管部门,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把远程服务、便捷服务、搜索引擎、动态资信、云计算服务等应用到行业服务信息化平台中, 更好的适应数字化时代浪潮,为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及时的服务。

关闭
精彩放送